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5.但是,那些基于外在人的感官经验判断一切事物的人几乎无法理解神是一个人。因为感官人只能基于尘世和尘世之物来思想神,因而以思想一个肉体和属世之人的方式来思想一个神性和属灵之人。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神若是一个人,必和宇宙一样大;若统治天与地,必如世上的国王那样借助许多人来统治。若被告知,天堂不像尘世那样有空间的延伸,他一点也不明白。因为凡仅出于自然界及其光来思考的人必照着诸如显现在他眼前的那种延伸来思考。但是,以这种方式思想天堂就大错特错了。天堂的延伸不像尘世的。在尘世,延伸是确定的,因而是可测量的;但在天堂,延伸是不确定的,因而是不可测量的。在下文关于灵界时空的章节,我们会看到天堂的延伸是什么样。
此外,人人都知道肉眼的视觉延伸得有多远,即:能延伸到极其遥远的太阳和恒星那里。凡深入思考的人都知道,属于思维的内在视觉延伸得更广泛,而更内在的视觉必延伸得还要广泛。那么至内和至高的神性视觉又该怎么说呢?由于思维拥有这样的延伸,所以天堂的一切事物与那里的每个人共享,构成并充满天堂的神性也是如此,如前面章节所说明的。
5276.“埃及全地大丰收”表在属世层的这两部分中真理的增多。这从“丰收”和“埃及地”的含义清楚可知:“丰收”是指真理的增多,如下文所述;“埃及地”是指属世层的这两个部分。因为“埃及”表示记忆知识(参看1164-1165, 1186, 1462, 4749, 4964, 4966节);这地因表示记忆知识,故也表示属世层,因为存储在属世层里面的东西就被称为记忆知识;所以“埃及地”表示记忆知识存储于其中的属世心智。正因如此,“埃及全地”表示属世层的这两个部分,即内层属世层和外层属世层(属世层既有内层,也有外层,参看5118, 5126节)。“丰收”之所以表示真理的增多,是因为这个词与饥荒形成对比,描述了饥荒的反面,而“饥荒”表示真理的缺乏。在原文,用来表达丰收的这个词就是表达饥荒的反面,在内义上表示宗教知识的丰富和充分的词;因为“饥荒”表示这些知识的缺乏。宗教知识无非是属世人的真理,只是这些真理尚未变成他自己的;此处所表示的就是这类真理的增多。宗教知识不会变成人里面的真理,除非它们通过理解而得到承认,当他坚定地信奉它们时,这种情形就会发生;而这些真理不会变成他自己的,除非他照之生活。事实上,若非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东西能变成人自己的;因此,由于这些真理形成他的生活,所以他自己就在真理中。
1815.“耶和华又对他说,我是耶和华”表示主的内在人,也就是耶和华,即祂的感知的源头,或说祂从内在人那里获得感知。这从前面各处的阐述清楚可知,即:主的内在,也就是主从父那里获得的一切,都是祂里面的耶和华,因为祂从耶和华成孕(1414, 1573:3, 1602, 1607:2, 1707:5, 1725:2, 1733:2节)。一个人从父亲那里获得一样事物,从母亲那里获得另一样事物。一个人从父亲那里获得的一切都是内在的,或说在他里面,他的灵魂本身或生命就来自父亲;但他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一切都是外在的,或说在表面。简言之,内层人,或灵本身来自父亲;而外层人,或身体本身来自母亲。仅从以下事实,谁都能明白这一点:灵魂本身由父亲植入,或说由父亲授精,并开始在卵子中穿上一个极小的身体。凡后来添加的东西,无论在卵子中还是在子宫里,都来自母亲,因为它不从别处生长。
由此可见,就其内在而言,主就是耶和华。但由于主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外在需要与神性或耶和华合一,并且这一过程通过试探和胜利实现,如前所述(1659:2, 1707:5, 1708, 1737节),所以主在这些阶段或状态下,不可避免地觉得当祂与耶和华说话时,仿佛在与另一个人说话。而事实上,祂是在与自己说话,至少是在祂与耶和华合一的状态下说话。主所拥有的感知是最完美的,远远超过所出生的所有人的感知;祂的感知来自祂的内在人,也就是来自耶和华自己;这一点在内义上由此处“耶和华又对他说”来表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